地磁改变对全球气候的影响?
在地磁场的翻转过程中,由于磁场变弱,大气中的臭氧会减少,导致全球气候剧变,推动物种灭绝。
这不由得让人担心,相同的悲剧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吗?毕竟,近年来,有关地磁场变弱的新闻时有传出,对地磁场反转的猜测甚嚣尘上。
多次出现的地磁反转
地磁场的两极反转在地质史上并不罕见。自1906年,法国地球物理学家伯纳德·布容首次发现,法国熔岩的磁化方向与当前地磁场的方向相反,推测地磁场可能发生过逆转,各国的地质工作者在全球范围内做了大量古地磁测量和实验。
迄今发现最早的地磁记录在35亿~40亿年前,说明地磁场在地球形成早期就已存在——地球的年龄约为45亿年。在地磁场形成之后的漫长地质年代里,科学家发现,每隔10万~100万年便会发生一次完全的地磁南北极倒转,周期不固定。仅在过去的8300万年中,地磁场就倒转了183次,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,地磁场更是倒转了上万次。
在发生极性倒转的过程中,地磁场强度均存在变弱的现象。距离今天人类最近的一次长时间地磁场倒转发生在约78万年前,持续了近2万年,被称为布容尼斯-松山倒转。
不过,在整个地质历史中,并非所有的地磁倒转都会持续上万年。有时其方向虽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,甚至达到180度的完全转向,类似极性倒转那样,但其持续时间较短,这类变化称为地磁漂移(可理解为短时间内的两次倒转)。例如4.1万年前的Laschamps地磁倒转事件,仅持续了大约1000年,其中地磁反转的时间也仅有约250年。
古树见证4.2万年前磁场反转事件
在本次研究中,科学家们利用新西兰湿地中留存的、生长于大约4.2万年前的古贝壳杉树中记录的相关信息,首次将地磁场倒转与当时大规模的环境变化直接联系起来,认为在4200年到4100年前,地球磁极发生了短暂倒转,并在地球上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危机,可能造成了当时澳大利亚长毛猛犸象、巨型袋熊等一些列巨型哺乳动物的灭绝。
新西兰贝壳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之一,此次研究人员发现的这些古树化石,曾生长于约4.2万年前,并拥有1700年的年轮。通过对四棵古树化石横截面进行碳-14同位素分析(测定放射性),并结合年轮数据,研究人员确认地球磁极曾在4.1万年前发生过短暂倒转,即Laschamps磁极漂移事件,同时获得了一份能够精确测定年代,且具有连续1700年变化的大气放射性碳-14记录。
这一记录揭示了碳-14在Laschamps磁极漂移事件之前、及磁极逆转期间的主要变化。
研究人员认为,地磁场保护着地球免受来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线(高能带电粒子流,如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)的攻击,随着地球磁场的减弱,越来越多的宇宙射线进入大气层便会产生更多的碳-14,这些碳-14会被吸收到树木组织中并被保留下来,因此碳-14的变化反映着当时地磁场的变化。
研究小组发现,最强烈的地磁场减弱并非发生在实际的磁极逆转期间,而是在发生磁极逆转之前的几百年里,大约为4.23万~4.16万年前。在实际磁极逆转期间,地磁场的强度约为今天的28%。而在逆转之前的过渡期,磁场缩减到只有目前的6%左右,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称为“亚当斯过渡性地磁事件”。
地磁场减弱会导致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。研究人员模拟了减弱的磁场如何改变大气模式。计算机分析表明,进入大气的带电粒子等宇宙射线的增多,会增加大气中氢和氮氧化物的产生,这些分子往往会消耗臭氧,这将降低平流层臭氧保护地球居民免受紫外线辐射的能力。
臭氧层减少的另一个可能的证据是,在大约4.2万至4万年前,人类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洞穴,并且在洞穴壁画中留下了越来越多的红赭石手印,赭石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的防晒霜,这可能是人类为了躲避越来越强烈的紫外线照射。
本站所有文章、数据、图片均来自互联网,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。
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。